往事知多少? 仁愛路變身趣史

發稿單位:公園大地科
發稿日期:110年6月27日
新聞聯絡人:劉玉華
業務聯絡人:洪燕萍
聯絡電話:2725-6762

 往事知多少? 仁愛路變身趣史

    記憶中的仁愛路,是一條生氣蓬勃、綠意盎然的林蔭大道,也是一條筆直整齊、氣勢寬闊的交通要道! 仔細搜尋了一下仁愛路曾經發生的大小事,才發現每天上下班必經的這條林蔭道路,原來蘊藏著豐富的故事,這可能是連六、七年級生都不知道的過往呢!而在臺北都會圈生活了這麼久的你,又知道多少呢?
    仁愛路闢建於日治時期,在西元1932年的都市計畫中,就已經被規劃為林蔭道路。臺灣光復後,將道路終點由新生南路分數次向東延伸。民國47年(西元1958年),政府將松山機場至總統府必經的仁愛路(安東街至敦化南路段)拓寬為60米,作為國際迎賓大道。民國 56(1967),臺北市政府又將仁愛路全線拓寬為40米,且東延至基隆路,其中仁愛路三段更拓寬為 100 米的林蔭大道,為目前臺北市最寬敞的道路。
    仁愛路闢建的歷史悠久,沿線的古蹟自然不少,除了眾所周知的景福門及國父紀念館之外,不知你是否知道位在仁愛、林森南路口的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原來竟是一座日本禪宗風格的佛寺-曹洞宗大本山別院,而現在僅餘的鐘樓正是別具建築特色的市定古蹟呢!
    「曹洞宗大本山別院」於明治41年(西元1908年)在臺北城東門外興建,由臺北廳設計師入江善太郎設計工程藍圖,為木造建築,明治43 年(西元1910年)竣工,定名為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但大正4年(西元1915年)遇颱風侵襲,致使木造建築損毀,到大正10年(西元1921年)改建為鋼筋混凝土造,並於大正12年(西元1923年)竣工。而現存的鐘樓部分是在大正9年(西元1920年)先委託京都市高橋才治郎鑄造銅鐘,大正10 年(西元1921年)銅鐘運抵臺灣,昭和元年(西元1926年)開始興建鐘樓,至昭和5年(西元1930年)4月竣工。
    二戰結束國民政府遷臺,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本堂、鐘樓等建築被認定為日產,並由國民政府接收,長期受軍隊及民眾占用,建築本體多處遭破壞、毀損。至民國82年(西元1993年)臺北市政府為了興建青少年育樂中心,計畫拆除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建築群,最終鐘樓獲得保存。
    1916年禪寺附設佛教學校,提供僧侶與信眾的子弟就讀,校名「私立臺灣佛教中學林」。1922年改名「私立曹洞宗臺灣中學林」並收併「私立臨濟宗鎮南中學林」;1922年收併「私立國學院」;1935年改名為私立臺北中學,從佛教學校轉形為一般學校。日治時期結束後,再度改名為「泰北中學」。
    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鐘樓原是作為寺院的山門使用,為一棟結合砌石與鋼筋混凝土的兩層樓建築。鐘樓的建築深具特色,雖屬鋼筋混凝土的結構,但細部皆採循章法製作,屋頂為單簷式歇山,鋪日式黑瓦,脊頭置鬼瓦。二樓內部懸吊一口大銅鐘,外部出挑平座欄杆。一樓使用粗面石塊,闢拱門出入,有如城門。這原是日本桃山及江戶時期流行的建築風格,至二十世紀,形成近代和風建築,隱身於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旁,更突顯出其空靈之韻味。
    此外,仁愛路在臺北市的交通上,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是臺北市東西向重要幹道之一,路中央佈設公共汽車專用道。仁愛路在圓環以西屬於西向單行道,以東則為雙向道,仁愛圓環以西的西向單行道與南邊的信義路東向單行道構成一個互補的單行道網。
    據說,仁愛圓環以東的地區,舊時是一座名為大灣的陂塘,陂塘的邊界大約是以現在的安和路及延吉街為斜邊所圍成接近三角形的區域,以仁愛路為界,以北至忠孝東路的土地為陂心林家(林三勝公廳)所有,以南至和平東路一帶則為林安泰家族(後來搬遷至新生公園的林安泰古厝)所有。
    陂心林家選擇在現址仁愛路上的富邦金融大樓蓋三合院,還聘請當時福建知名的建築師設計,石材及建材也都由福建運送來臺,後經改建,成了雄偉的四合院大厝,稱為「陂心厝」,直至民國60年左右,政府為了闢建仁愛路而將其拆除。林安泰古厝則於西元1827年建造完成,當時位在臺北市的四維路,民國66年闢建敦化南路時,把林安泰古厝拆遷到濱江街現址,是臺北市現存古宅中年代最久且保存最完整的古屋。
    在日治時代晚期,陂塘的水幾乎已經放乾,那一帶的土地變成了爛泥田,只能種菱角;而這樣的田園景色,隨著時代的進步及變遷,逐漸發展為繁華的都市景觀。站在仁愛圓環,望著美輪美奐的摩天商辦,看著川流不息的車潮與人群,實在讓人難以想像,曾經的爛泥田,現今竟已變身為繁華熱鬧的精華地段!!
    仁愛圓環雖然總是車水馬龍,但望著綠意盎然的圓環景緻,卻總是讓人覺得停等紅綠燈的時刻是一種享受!最近,圍繞圓環的一圈鳳凰木正要開始綻放了,而這圓環中,有4棵珍貴的樹木-加羅林魚木正逐漸在嶄露頭角,它們正是大有名氣的台電魚木的後代唷!這是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採取台電魚木的枝條扦插繁殖而來,種植於仁愛圓環的四處綠島上,因為樹身不高,還不能像它的母株一樣造成風潮,但每年4月金黃色花球綻放時,總是吸引路人駐足觀賞,相信不久的將來,將會成為愛花人朝聖的地點。
    這座臺北市綠化程度最高的圓環,是高玉樹擔任市長時建築的,由臺灣工藝之父稱號的著名臺灣畫家/工藝家-顏水龍所設計,曾是亞洲最大的道路圓環,請問,你知道圓環中心處曾設置有一座銅像嗎?而你,還記得那是哪位名人的銅像呢?
    其實,圓環中心所紀念的就是中華民國第一任監察院長于右任先生。這座矗立於仁愛圓環30多年的銅像,臺北市政府在86年為了整頓周邊空間,而擬議遷往位在基隆巿中正公園旁,紀念以于院長為名的崇右企專。
    此事件經媒體報導後,由2位臺大教授發起,號召臺北的書法團體及書法家們,希望銅像留存臺北市內,以紀念于院長對於文學及書法的貢獻。幾經波折後尋覓到最佳落腳之處-國父紀念館,因于院長曾追隨國父革命,且該處已有收藏其墨寶碑刻,經過與臺北巿政府都巿發展局多次的協調,也取得國父紀念館表示歡迎,並獲得崇右企專諒解,最終於86年底,定案將銅像遷往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山碑林園區,並於民國87年4月,于右任先生120歲誕辰當周遷建於國父紀念館。
    仁愛路的林蔭大道,出自顏水龍的規劃,有人說可能是以法國巴黎的凱旋門,以及香榭大道為構想所規劃的。綠蔭成林的仁愛路街道景緻為臺北都會增添了一種浪漫,也呈現出現代感外的愜意與舒適氛圍;在步調緊湊的都會生活中,不妨試著走進這條美麗的綠帶,想像置身於法國巴黎的香榭大道上,欣賞穿透樹梢撒落地面的陽光,聆聽偶爾傳來的蟬鳴鳥叫聲,靜靜地回憶它的舊時過往吧!

  • 1-仁愛路西起總統府前的景福門(照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識別號0005831577).JPG
  • 2-東門額題景福門,為臺北府城五城門中石作最為精緻的
  • 3-民國34年仁愛圓環周圍均是農地(照片來源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歷史圖資展示系統)
  • 4-民國47年拓寬仁愛路4段為60公尺,但圓環規模不如今日壯闊。(照片來源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歷史圖資展示系統)
  • 5-仁愛路3段古今對照,民國56年仁愛路3段拓寬為100公尺,是臺北市最寬敞的道路。(照片來源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歷史圖資展示系統)
  • 6-敦化南路以東至市府路段的仁愛路,路寬60公尺,民國56年、61年及109年航測圖比對,可看見仁愛圓環擴大,敦化南路拓寬,仁愛路4段道路開闢完成。(照片來源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歷史圖資展示系統)
  • 7-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鐘樓昭和元年(西元1926年)開始興建,至昭和5年(西元1930年)4月竣工。(照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識別號0006437039).JPG
  • 8-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鐘樓原是日本桃山及江戶時期流行的建築風格,至二十世紀,形成近代和風建築,隱身於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旁,更突顯出其空靈之韻味。
  • 9-仁愛建國南路口舊時為中國廣播電視公司所在地(照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識別號0005830425).JPG
  • 10-原中國廣播電視公司現已變身為高級住宅區.JPG
  • 11-臺北市農會自民國71年起開辦建國假日花市(照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識別號0000771485).JPG
  • 12-建國假日花市平日為停車場使用,假日吸引2、3萬人次前來賞花、買花(現因疫情關係暫停營業).JPG
  • 13-仁愛建國南路口一隅(照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識別號0000775981).JPG
  • 14-仁愛建國南路口,原生種樟樹生長茂盛,綠蔭成林.JPG
  • 15-民國67年的仁愛路中央分隔島,有成排路樹及噴水池,宛如小型公園(照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識別號0005832544).JPG
  • 16-仁愛路三段噴水池現況,樹蔭下涼風徐徐,讓人忍不住停下腳步稍作休憩
  • 17-仁愛路上知名老字號飯店(照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識別號0005832544).JPG
  • 18-這間老字號飯店前,民國85年起新建完成臺灣第一條捷運路線-捷運木柵線.JPG
  • 19-民國47 年(西元1958年),政府將松山機場至總統府必經的仁愛路拓寬為 60 米,作為國際迎賓大道,當時圓環東側還是一片陂塘(照片來源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歷史圖資展示系統).JPG
  • 20-陂心林家選擇在現址仁愛路上的富邦金融大樓蓋三合院,後改建為四合院大厝,稱為「陂心厝」,直至民國60年左右,政府為了闢建仁愛路而將其拆除。(上圖)民國47年航測影像,圓環東側為陂心林家古厝。(下圖)民國109年航測影像對照圖。(照片來源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歷史圖資展示系統)
  • 21-仁愛路圓環是高玉樹擔任市長時建築的,由臺灣工藝之父稱號的著名臺灣畫家工藝家-顏水龍所設計,曾是亞洲最大的道路圓環(照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識別號0004933658).JPG
  • 22-仁愛路圓環附近舊時為爛泥田,現今已變身為繁華熱鬧的精華地段
  • 23-國立國父紀念館於1972年落成,並於2019年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為臺灣光復後具代表性的公共建築之一(照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識別號0005023582).JPG
  • 24-國父紀念館建築整體平面格局、四周迴廊、屋頂飛簷、正門入口處屋簷起翹等形式特色,形塑出現代主義結合中國傳統建築精神之風格,為臺灣現代建築史發展過程之經典作品.JPG
  • 25-原位於仁愛圓環的于右任先生銅像(照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識別號0000812200)
  • 26-原位於仁愛圓環的于右任先生銅像,已搬遷至國父紀念館與其墨寶碑刻一同受後世緬懷.JPG
  • 27-仁愛路一段栽植的大王椰子,與高聳建築相互搭配.JPG
  • 28-仁愛路在臺北市交通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為臺北市東西向重要幹道之一,路中央佈設公共汽車專用道.JPG
  • 29-仁愛路三段為 100 米寬的林蔭大道,目前為臺北市最寬敞的道路
  • 30-位在仁愛路四段的臺北市議會,代表臺北市民監督市政,持續為市民福祉把關
  • 31-仁愛路的道路終點,於光復後逐次由新生南路累次向東延伸,迄於臺北市政府.JPG
  • 32-站在仁愛圓環,望著美輪美奐的摩天商辦,實在讓人難以想像,曾經的爛泥田,現今竟已變身為繁華熱鬧的精華地段!!
  • 33-仁愛圓環中,有4棵珍貴的樹木-加羅林魚木,它們正是大有名氣的台電魚木的後代唷!
  • 34-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採取台電魚木的枝條扦插繁殖而來,種植於仁愛圓環的四處綠島上
  • 35-現今的仁愛路已綠蔭成林,生氣蓬勃、綠意盎然
  • 36-在步調緊湊的都會生活中,不妨試著走進這條美麗的綠帶,想像置身於法國巴黎的香榭大道上,欣賞穿透樹梢撒落地面的陽光,聆聽偶爾傳來的蟬鳴鳥叫聲,靜靜地回憶它的舊時過往吧!.JPG

​柯文哲:北市精準疫調絕無蓋牌 批發市場造冊名單下周全部施打

針對外界關心的北農事件,臺北市長柯文哲在26日的防疫記者會中宣布,已備妥1萬劑的AZ疫苗,只要有造冊的通通處理,預計在下周四全部打完。下周也會請衛福部醫福會的王必勝執行長協助,借助他處理苗栗的經驗,針對批發市場部分進行大規模篩檢。

記者會一開始,柯文哲先說明今天中央公布的本土案例,有78個本土個案,其中臺北市30人、新北市36人,死亡人數13人,總死亡人數為623人。

柯文哲指出,從去年開始,每次開市府的防疫會報,他會先看過去24小時全世界新增確診案例和美國新增確診案例,去(109)年秋冬是第一波,第二波是印度造成的。而從美國的每天新增的案例可以精準看出美國處理疫情的態度,從去年3月開始,美國平均每天新增確診數是4萬人,到總統大選投票前上升到8萬,總統大選後幾近失控,幸而拜登上台後迅速施打疫苗,估計每月可以打到6千萬人,所以讓感染人數逐漸下降。

不過,即便目前美國有55%的民眾施打過第一劑疫苗,但目前每天還是約有1萬例的新增確診案例,而且美國民眾已開始不戴口罩,美國大聯盟也已開打,加上一直不斷出現變種病毒,在可見未來必須要與疫情並存,這些國際疫情趨勢可以提供思考臺灣整體的防疫戰略。

柯文哲表示,回到臺北市目前疫情狀況,本周確診人數71人,除了萬華、士林兩個區之外,都是個位數,因此整體的說,臺北市的疫情已經趨緩。至於萬華的部分,主要是北農問題;士林部分,那起護理之家的個案判斷並沒有擴散出去,但市府還是會特別注意。

因此,他認為目前臺北市的防疫分成兩個作戰群,一個是萬華2.0專案計畫,也就是北農專案,這個部分跟之前社區感染模式不一樣;另一個是持續進行其他11個行政區的清零計畫,這個必須有耐心的把潛藏在社區的感染源一個一個找出來消滅掉。不過,市府也觀察到隨著精準疫調、擴大快篩,無症狀且年輕的確診者數量有增加情形。

針對國內已確定出現7例Delta病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有7個國家入境旅客,一律入住集中檢疫所14天;對此,柯文哲強調,WHO已公布有85個國家出現Delta病毒,但僅特別防堵這7個國家,是80/20法則,他認為變種病毒已侵入屏東,只是不知道有沒有擴散到其他縣市,因此在整個疫情防堵上,他不認為一定要要求加零,倒底臺灣社會的管制要怎麼調整,這是要討論的題目。

對於外界關心的第一果菜市場、濱江市場和環南市場的疫情現況,柯文哲指出,由於目前的疫調是由醫療院所將PCR陽性案例上傳法傳系統,然後通知居住地縣市政府,由縣市政府當主要疫調單位,但後來發現這種模式無法處理北農事件,這也是在前天晚間他特別去疾管署找陳部長討論的原因。

柯文哲表示,一個完整的疫調系統應該以身分證字號當基本參數,然後分居住地、工作地或其他,每個下面應註記負責的縣市政府,但過去只有居住地,工作地的縣市政府都不知道,像第一果菜市場的確診案例,戶籍地在新北的人數是臺北市的2倍,因此北農事件一開始,臺北市政府無法看到全貌,好像瞎子摸象,顯示原本的疫調系統有盲點,因此週三晚上跟陳部長討論過後,週五的中央和地方疫情會報中又再討論過,決定除了居住所在地的縣市政府要負責,但也要通知工作所在地的縣市政府,讓疫調的結果更完整。

柯文哲強調,之前的疫調系統確實有盲點,但知道盲點在哪裡,把問題出來,就可以解決掉。所以一旦發現問題,應不論黨派,以科學對科學講清楚,現在修正系統後,各縣市可以做情報交換,讓工作地縣市可以做職場隔離,居住地縣市政府可以做家戶隔離,在匡列上可以做更及時處理。

柯文哲進一步表示,針對北農事件,目前臺北市已經準備好1萬劑的疫苗,只要有造冊的通通處理,預計在下周四全部打完。再來是打完疫苗後,需要2周發揮作用,在這段期間他會找衛服部醫福會的王必勝執行長,借助他處理部桃的經驗,來進行大規模篩檢。另外,市府已在第一果菜市場、濱江市場和環南市場設立前進指揮所,提供疫調、篩檢、失打疫苗的一站式服務。

副市長黃珊珊也在記者會中詳細說明目前疫調的過程,駁斥外界指控北市府蓋牌的不實說法。

黃珊珊表示,國內各縣市的疫調都一樣,只要民眾在醫療院所做採檢是PCR陽性,就會由醫療院所(非縣市政府)上法傳系統,然後才通報地方政府進行疫調。一旦啟動疫調作業,會分二個管道進行,一是由衛生局疾管科通知民眾確診的的資訊,並提供衛教及是否就醫的建議。確診民眾則會依情況入住加強版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或是醫療院所。另外其居住所在的健康服務中心就會進行一對一的疫調作業,掌握確診者的接觸史,進行接觸者的匡列,並且進行每日關懷服務,掌握確診民眾的狀況。目前全臺北市4600多個確診案例都是依照中央規定的這個流程,進行完整嚴謹的疫調。

黃珊珊指出,之前這個法傳系統有個限制就是只能看到自己縣市的個案,其他縣市的就必須透過臺北區管轉知。以北農事件來說,北農是共同的工作場域,有來自基隆、新北乃至外縣市的民眾,但新北市政府所做的疫調結果,會寫這個人在哪裡工作,然後上傳法傳系統,然後由臺北區管做橫向聯繫,不會由新北市政府直接傳給臺北市政府,造成很多疫調上的落差。因此除了前天柯市長去找陳部長討論外,昨天臺北區管也開了北部六縣市的會議,決定在現在的法傳系統裡面,增加一個轉介功能,如果確診民眾是在某特定的地方工作,如現在的北農專案,就要特別勾選,而且要請進行疫調的縣市政府提供更精準的資訊,解決之前雖然有通報但因為疫調資料不精準而無法做好及時匡列的問題。

黃珊珊表示,經由新增這個轉介的空功能,北農部分就可以做及時匡列,然後進行封攤、清消等相關作業,而且可以在中午以前完成。她強調,只要是PCR陽性就會做疫調,在這個法傳系統中絕對不可能有蓋牌的情形。

會後進行媒體聯訪。首先,有媒體問到,前進指揮所只有從九點開到下午一點,可是從外縣市送菜的司機到三點多以後才會進場,針對這些人要不要打疫苗,還是交給其他縣市處理嗎?對此,黃珊珊強調,這個中央已有非常明確的規定,外縣市駕駛由各縣市政府負責,全臺灣都統一。

媒體詢問,會進到北農的人,除了登記的名冊之外,部份員工是臨時工,每日人流約數萬人,現在還有多少人沒掌握行蹤,會不會擔心又成為破口?黃珊珊說明,北農目前名冊4796人已經都完成篩檢,現在也在注射疫苗,至於許多承銷反應現場還有其他工作人員,已要求北農造冊並將透過保留的一萬劑疫苗進行注射,預估增加人數也是四千多人,中央也同意會撥補疫苗。

柯市長說北農疫情沒有大家想像中嚴重,但昨天指揮官陳時中再度到北農視察也說有點嚴重,副市長黃珊珊昨天還前往設立前進指揮所,北農的情況到底如何?柯文哲說,正確講法是雖然此事是一個問題,但市府會分析問題並解決掉,政府是解決問題並安定人心,而不是像許多人在電視上搞的人心惶惶,事情也沒解決。

媒體詢問,環南市場今天累積確診到43人,外界憂心會變成第二個北農,因為這邊的快篩數和疫苗接種,都相當低,市府怎麼防範?黃珊珊說,其實環南市場一事很清楚,6月1號以前都是零星個案,6月1號以後受到北農關係,的確有增加許多案例,以新北市教多;目前環南市場造冊2800人,昨天已經打完疫苗300多人,還會繼續打。篩檢也完成一半以上,有很多攤商也都自己做過篩檢,目前為止自治會只要發生確診狀況,都有按照北市府SOP處理,前進指揮所除了之前的第一果菜市場,現在也把環南市場納入

媒體詢問,第一批發的臨批場攤商今天有人反映,這幾天北農造冊,以為是要幫他們打疫苗,結果都只為了感染匡列用,認為北農一直在騙他們,目前接種對象到底為何?有沒有精準人數了? 疫苗充足嗎?黃珊珊繼續澄清,如果大家都認為所有裡面工作人員要打疫苗,那就繼續補充造冊名單;剛剛也說下周會繼續完成疫苗施打,大概8、9000人。

媒體詢問,萬大活動中心今早打疫苗狀況如何?是否有不在名冊的攤商前往撲空?未來預計還會怎麽安排打疫苗?黃珊珊指出,北農疫苗本來就是以名冊裡面為主去施打,疫苗還是非常珍貴,不在名冊的人員當然沒辦法施打,目前萬大活動中心早上施打疫苗96位,因為人數眾多,也會安排到聯醫相關門診施打。

媒體詢問,畜產公司從五月中至今有三個確診案例,但員工指出,每個案例都只匡列一人,認為很多接觸者都沒被匡列,導致員工上班都很憂心,請問匡列判斷標準?黃珊珊回應,相關匡列標準都是中央規定,不是講過話就要被匡列,還要參考接觸時間,是否有戴口罩等等條件,她重申,不是在同一個工作場合就匡列,而且匡列指引都必須按照中央規定,有一定的範圍跟標準,不是自己想匡列就匡列。

媒體詢問,振興醫院之前被查到還打了八名志工,名嘴周玉蔻爆料其中還有連家人跟藍營人士,有清查是哪位嗎?聽說連詠心、連勝武五月間也在振興醫院打過疫苗?前立委丁守中也已打了AZ疫苗,市府前天說要查,是否會另行開罰?黃珊珊強調,多少證據做多少事,目前查到的部分已經開罰30萬,若還有其他人的狀況,希望大家提出具體事證跟檢舉時間。

媒體詢問,指揮中心昨日宣布,針對診所當日最後一瓶疫苗開瓶的剩餘劑量,可由接種單位規劃候補名單機制,但是各縣市作法不一,導致診所接到大量預約詢問電話,立委高嘉瑜呼籲疫苗地圖APP上路,讓民眾能夠知道哪邊有疫苗可打,政務委員唐鳳也透露,指揮中心有在評估架設網站,不知道市長對市民預約殘劑施打有何建議?會覺得中央應該明訂嗎?市長要交給醫生決定,這決定標準是甚麼?柯文哲說明,中央如果明訂標準,大家就遵守,但目前還沒說出怎麼做;臺北市是按預約名單打,若有不來或剩下的,可以打到第11個人,那就盡量按照中央標準施打,在開瓶6小時內,授權醫生注射。畢竟注射也都是打在臺灣國民身上,也都有留資料可以備查,大家要相信醫生的倫理,相信不會太離譜;但是若還要再為此寫一個候補名單程式,也不是不可以,但就是滿複雜的。

媒體詢問,唐鳳疫苗地圖終於做好,到時候會採用健康存摺,長輩可由家人幫忙預約,請問這套系統,是否足以應付接種需求?北市衛生局是否已經開始封測?效果如何?柯市長提過,北市已有自己的系統,請問兩個系統接軌,是否會耗費時間,未來有沒有可能考慮北市不用中央系統?柯文哲認為,如果中央超前佈署,為什麼系統不一年前就開始拿出來用,系統也要教育訓練,恐怕不是一個月內就能馬上上線(順暢使用),目前北市還是用自己的系統,中央系統就看試用結果再說。

媒體詢問,醫師公會醫師反映,擴大18歳以上可以利用疫苗殘劑的情況反而變成亂象,診所面對排山倒海預約潮,癱瘓診所行政工作影響了施打疫苗注射業務; 18歲預約會增加困擾,醫師建議市長,預約系統開一個視窗做殘劑預約就好?柯文哲說,可以考慮,但現在臨時才寫程式,做測試,做規定,打疫苗已經夠辛苦了,為了殘劑反而比處理整瓶還累。

媒體詢問,中央一宣布,放寬殘劑施打對象後,新北市長侯友宜認為中央政策匆促,指引又不明確,也讓民眾懷抱希望卻落空,市長是否認同?柯文哲強調,一次講清楚就好,像北市他就是自己下紙條、簽字負責,現在會搞成這麼亂就是沒有人想負責。

媒體詢問,市長曾說這週AZ將會打完,請教目前AZ剩餘劑量多少?就算有殘劑,是否能施打數量也不多?另外,北市65歲以上長者約多少成能接種莫德納?柯文哲說,目前AZ一萬劑希望能將北市的農、畜、漁產、花卉、環南等批發市場,還有市府駐衛警打完。接下來莫德納疫苗大概7/2開始大規模施打,但穩比快重要,

媒體詢問,印度變種病毒已入侵臺灣,是否有方法防止Delta病毒株進入社區,請問市長有何建議或因應措施?有專家認為避免Delta株進入社區,建議廣篩,請問市長有何建議或因應措施?另外市長日前到臺灣存在比現在多1倍的確診者「黑數」問題,是否要擴大篩檢?黑數會不會使三級警戒再延長?柯文哲表示,這恐怕需要專家去討論,如果沒有社區感染,面對Delta病毒,標準做法是入境後,居家隔離14天,居隔結束後再做一次篩檢;但若變種病毒明顯侵入社區,每天入境又超過2千人以上,到底檢測量能能否撐得住?解封與否,這是一個政治文化問題,他很難回答。

媒體詢問,政院宣布授權台積電、鴻海永齡,採購五百萬BNT疫苗完成法律文件簽署,也證明授權之路確實可行,那為何慈濟不能授權?會不會覺得慈濟遭到刁難?目前疫苗不足,不是可以買到越多越好嗎?柯文哲認為,先等台積電跟永齡的疫苗真正進到臺灣再說。

媒體詢問,昨天說零批市場是熱區,但裡面攤商說是因為那邊區域跟外圍流動攤販很近,但流動攤販不在管制內,不用快篩陰性也不用量體溫,才是破口,市長怎麼看?黃珊珊表示,臺北的零批攤位區跟陳時中部長一起看過,此區比較像傳統的公有市場,因此就是按照身分證字號分流,市長有表示能否進行實聯制,因此市府將會責成農產公司協助攤位設立QR CODE進行實聯制,但此區進出就是按照公有市場的指引分流,也不太可能要求一般消費者拿陰性證明進入。

  • line_138583458457758
  • line_138608720196810
  • line_138614019620090
  • line_138635470956540
  • line_138570642210419
  • line_138641355531017
  • 工作區域 1
  • 工作區域 2
  • 工作區域 3 (1)
  • 工作區域 4 複本
  • 工作區域 5
  • 工作區域 6 (1)
  • 工作區域 11
  • 工作區域 13
  • 工作區域 15
  • 工作區域 16
  • 萬大市場個案發病趨勢
  • 1624718799078

​阿伯丟新車,熱心警助尋回,揪感心!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南港分局南港派出所警員林政翰及蔡依妏細心協助,將民眾誤以為遭竊賊偷走的新車尋回!
南港派出所警員林政翰日前擔服備勤勤務,接獲1名男子報案稱新買不久的機車失竊,並稱已經在原本停放地點周圍找尋多時仍未發現,故前來派出所報案。經員警詢問,男子稱稍早從新北市汐止區騎車至南港軟體園區一帶,將機車停放在新民街與興東街路口的路邊停車格後,徒步進入南港軟體園區辦事,約莫20分鐘後走回停車地點,卻發現愛車不翼而飛,男子害怕新買的機車淪為歹徒犯罪工具,急忙趕到派出所請求協助。
警員林政翰先請線上巡邏員警確認男子的機車是否停在所描述的停車格,仔細詢問男子的行車路線及停車時間後,與警員蔡依妏分頭調閱南港軟體園區周邊監視器,發現男子確實有騎車行經新民街與興東街口,但似乎因為找不到停車位,又將機車騎到三重路及園區街一帶。由於先前發生過民眾將南港軟體園區在新民街及園區街的兩處出入口混淆,導致在園區內迷路的狀況發生,員警研判男子極有可能是從不同出入口進出園區,導致找不到機車停放地點,便驅車前往南港軟體園區的園區街出入口查看,不出3分鐘,林員就在附近停車格發現男子的嶄新的機車,便通知所內員警將男子載到現場確認,原本誤以為愛車失竊而緊張的男子發現是自己記錯停車位置,在確認愛車完好無損後,終於鬆了一口氣,也對熱心協助的員警頻頻致謝。
南港分局提醒,民眾在不熟悉的地點停放車輛時,應記下週邊明顯地標,並可使用手機拍照幫助記憶,以利事後找尋車輛;另如果無法找回車輛,可即刻撥打110或是至附近派出所尋求協助,切勿驚慌。

  • 熱心員警
  • 民眾尋回愛車
  • 民眾與熱心員警

松山警駐地防疫再升級 警友會暖助派出所裝設滅菌門

臺北市警察之友會松山辦事處主任焦威聯暨全體委員,有感疫情嚴峻,考量第一線員警協助防疫工作,執勤需頻繁進出醫院、市場等公共場域,且派出所常有員警及民眾進出,危險性相對高,特為松山分局轄下5間派出所加裝滅菌門,讓在外執勤的員警,出入駐地時可以做好自我防護,也保護民眾安全。目前國內COVID-19本土疫情嚴峻,全國高度警戒,松山分局除維護轄內治安平穩、交通順暢,亦配合政府投入警力,加強各項防疫作為。特別感謝臺北市警察之友會松山辦事處的支持與鼓勵,是警察並肩抗疫的夥伴也是堅實的後盾。本次為各派出所駐地增設的滅菌門,妥適確保第一線員警執行防疫工作安全,也讓民眾安心。松山分局感謝各界於疫情期間對警察同仁的無私奉獻及善心,也再次呼籲民眾應減少非必要之外出活動,外出一定要佩戴口罩,落實實聯制等相關規定。防疫的關鍵時刻,惟有民眾與政府互相配合、共同抗疫,才可控制疫情,維護全民健康。

教育局新聞稿1100626 夏日玩科技─北市210場線上暑期科技教育營隊開放報名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地址:11008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4樓北區
業務聯絡人: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資訊教育科         陳秉熙科長        0953287353
新聞聯絡人: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綜合企劃科         卓育欣研究員     0930936532
【發稿日期:110年6月26日】 
【主題】: 夏日玩科技─北市210場線上暑期科技教育營隊開放報名
【臺北報導】
    隨著疫情三級警戒延長到暑假,北市教育局為了滿足學生們暑期學習的需求,由7所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針對北市國中、小的學生,自110年7月5日至8月30日透過臺北酷課雲推出一210場的線上暑期科技教育營隊,共計有6,088個名額,營隊採直播方式進行,其中110場生活科技營隊將寄送提供材料包,營隊課程包含數位科技、機電整合、程式語言等多元豐富內容,要提供學生一個資訊充值、自造樂學的暑期生活。上開營隊活動一律採線上報名,學生於110年6月28日中午12時起至110年7月1日下午5時止於臺北酷課雲網站下方「酷課雲最新公告」區查看各科技中心營隊清單及報名網址,錄取名單統一於7月5日公告。
本次北市新興國中、仁愛國中、北投國中、石牌國中、南門國中、龍山國中及日新國小等7所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針對國小及國中學生共同推出的210場線上暑期科技教育營隊均屬免費性質,並有110場營隊將採郵局便利包或超商店到店方式寄送課程教材包給學生,線上營隊包含「有液壓連桿夾夾樂」、「能源動力車」、「六足仿生獸」、「光空小夜燈」等豐富課程,讓學生可和家長透過雲端與講師互動,邊看邊做,讓學生能在家安心防疫的同時,也能運用科技提升資訊素養。
以石牌國中科技中心7月5日的「纏繞鼠迴力車」課程為例,是一堂適合國小中高年級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的手作活動,親子利用課程材料包,一同繪製可愛造型的雷切迴力車,讓學生透過動手實作的過程,增進親子情誼;北投國中科技中心則於7月6日推出「打造專屬LINE拍貼」,藉由親師生平日使用的通訊軟體學習程式應用,讓學生從生活中易入門的管道去探究程式學習,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熱忱;日新國小科技中心安排於7月15日推出「自己寫 Arcade 街機遊戲」,引領學生從做中學,通過程式撰寫,自己設計想玩的街機遊戲,讓學生體會DIY的感動;南門國中科技中心則於7月15日開設「3D建模線上課程:平衡裝置」系列課程,針對7到9年級的學生由淺入深瞭解3D建模的原理。
在暑期疫情尚未減緩期間,學生儘可能待在家中,北市教育局推出線上暑期科技教育營隊,希望藉由線上手作自造等STEM+互動課程課程,陪伴學生們探索資訊數位新科技,讓學生在手作的樂趣中找回暑假的快樂時光,讓學生們青春時光不虛度,快樂學習滿載而歸。

  • 2DD3AE86-CA8B-4D62-B5D7-A3252C83BD97
  • 252506
  • B2D248E9-8E06-471D-8928-A4E4349BAEDA
  • B220E76C-292E-4319-9A31-61290D5E3211
  • BDF978A8-0475-40F9-889F-9E53B07DFAF5
  • DB0F4739-6EE2-445B-8B2B-D2C7746E0B78
  • S__26214418

暑假來臨 加強防制青少年交通事故

       有鑑於今(110)年6月19日一名15歲少年,無照騎乘機車在士林區發生交通事故並造成頭部重創命危;同月23日在北投區亦發生一名17歲無照駕駛之青少年騎機車與其他車輛碰撞,造成該名少年騎士重傷,經送醫後仍宣告不治,因此,北市警交通大隊特別提醒在暑假來臨之際,更應加強注意並防制青少年交通事故之發生。
       北市警交通大隊表示,依照過去經驗,7、8月暑假期間青少年機車交通事故有明顯增加情形,以109年為例,18至25歲的年輕機車騎士,在7、8月暑假期間交通事故,與暑假前2個月(5、6月)比較,發生件數增加10.13%、死傷人數增加10.8%,而未滿18歲機車騎士發生件數增加18%、死傷人數則增加70.59%。
       北市警交通大隊呼籲:目前雖仍在防疫期間,然隨著暑假來臨、青少年課程結束之際,呼籲家長應多關心子女在外是否有無照駕駛情形,有合格駕照騎乘機車時,務必遵照速限規定,小心駕駛。交通大隊並提醒,依據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21條規定,汽車所有人允許未領有駕駛執照之人駕駛其車輛者,可處罰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一萬二千元以下罰鍰,並記該汽車違規紀錄一次。另提醒,除了不出借私人機車外,也不可將駕照提供給無照者租借共享電動機車,違者可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23條規定,吊扣駕照3個月。家長應特別當心注意,避免一時大意,傷了荷包也造成不必要之交通事故發生。

防疫不打折 持續推動鄰里道路環境改善

發稿單位:新工處
發稿日期:110年6月26日
新聞聯絡人:陳大分
聯絡電話:0963-562-778
聯絡人:辛承恩
聯絡電話:0963-562-712

防疫不打折 持續推動鄰里道路環境改善

臺北市復興北路231巷是位於松山區民生東路三段、復興北路、興安街及慶城街等道路間的1條小巷弄,周邊商業氣息濃厚,吸引了不少的人潮車流,路面在長年累月的使用下,也不可避免的出現老化龜裂現象,市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遂依據市府「臺北市鄰里道路通行環境躍升計畫」評估檢討及整合當地里長與市民意見後,將其列為110年應辦理更新的巷道工程,並已在近期施作完成。

新工處養護工程隊隊長張泰昌表示,信義區復興北路231巷位於捷運文湖線中山國中站及南京復興站之間,鄰近國立臺北大學、北部知名的文華東方酒店、西華飯店,並且周遭商務辦公室、餐飲及各類店家林立,人車往來頻繁,該巷道的路面平整與否,也影響了許多人的通行安全及舒適性。於是由松基里里長黃建賓提案更新,新工處列入年度計畫辦理改善,並協調整合各管線單位人手孔降埋及管路設施汰換需求後,將本路段瀝青鋪面一併更新,減少了其他單位重複施工次數,有效的改善了整體通行環境,實踐符合市民期待之路平友善環境。

養護隊第2分隊分隊長辛承恩補充說明表示,本巷道更新長度約185公尺,寬度約5公尺,工區附近還有鄰里居民主要休憩之松基公園,故本分隊於施工前即已要求施工廠商將施工確切期程公告周知,並落實相關交通維持措施,以維用路人通行安全,並減低因施工造成居民作息不便之處。

松山區松基里里長黃建賓亦表示對本工程作法及完工成果表示肯定,並希望新工處能秉持這樣的態度與工程標準,持續為市民提供優質的道路使用品質。

  • 圖01-工區範圍圖
  • 圖02-整體完工照
  • 圖03-施工前1
  • 圖04-施工後1
  • 圖05-施工前2.JPG
  • 圖06-施工後2

士林區機構住民安置居家隔離 符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

士林區機構前發生確診個案,考量機構確診情況,經詢防疫醫師建議清空機構,惟該機構所規劃備援安置場所及照顧人力量能不足,為提供機構住民及工作人員安全的居家隔離(下稱居隔)環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積極協助尋找妥適居隔安置場所及安排照顧人力,並於入住防疫旅館前再次針對居隔住民及工作人員進行快篩及核酸檢測,確認為陰性後安排入住防疫旅館。
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未成年者、65歲以上長者、身心障礙/失能者、重大傷病者等具共同照顧需求,彈性准予隔離期間在隔離地點同住,不受1人1室或至多1名照顧者之限制。考量部分機構住民有密集生活照顧需求,且皆為65歲以上失能長者,經與該機構討論,由機構安排同樣需居隔之工作人員與有照顧需求之住民同室,以確保住民安全。
有關機構業者未來須規劃及進行復原計畫,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將輔導機構業者進行機構復原;並已成立專案關懷小組持續關懷家屬。

感謝柯市長及交委會議員支持捷運第一線人員施打疫苗 北捷已行文市府轉報中央全力爭取 呼籲新北、臺中及高雄捷運共襄盛舉 攜手維護同仁健康安全

25日下午臺北市防疫因應記者會,臺北市長柯文哲表示,捷運應納入優先施打疫苗順序﹔另25日臺北市議會進行第13屆第05次定期大會交通委員會第3次會議中,議員支持北捷第一線人員優先施打疫苗,臺北捷運感謝市長及交委會議員支持,並呼籲新北捷運公司、臺中捷運公司及高雄捷運公司共同攜手向中央爭取,維護捷運第一線人員健康安全,並賡續維持大眾運輸系統正常運作。

北捷表示,本公司已於日前函請北市府轉報中央,建議將站務、行車、維修、清潔及保全人員等第一線工作人員,納入疫苗優先施打對象,並將本公司施打疫苗名冊函請市府送交通部協助認定,積極爭取優先施打,同時感謝北市府相關單位全力協助。

北捷強調,捷運為大臺北地區最重要大眾運輸工具之一,除肩負首都圈公共輸運重責大任外,更持續加強清潔消毒,認真為防疫把關。然而第一線同仁每日服務眾多旅客,卻未被納入優先施打順序,因此強烈向中央請命,應將捷運第一線人員排入優先順序。

北捷也特別呼籲同屬捷運同業的新北捷運公司、臺中捷運公司及高雄捷運公司,共同向中央爭取施打疫苗,以維護同仁及民眾健康安全。

  • 北捷爭取第一線工作人員優先施打疫苗

新聞稿1100625 螢橋國中-線上志願諮詢 協助孩子順利就讀心目中的第一志願

     
臺北市立螢橋國民中學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四號
聯絡電話:(02)23688667*600
手    機:0953-533979
聯 絡 人:輔導室包康寧主任

【發稿日期:110年6月25日】
主題:螢橋國中線上志願諮詢 協助孩子順利就讀心目中的第一志願
    往年於會考後,輔導室都會為九年級畢業生預備各項生涯輔導的體驗或是志願選填策略的提供。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使得整個生涯輔導的方向必須大轉彎!螢橋國中今年先由輔導主任針對高中課綱與大學考招聯動錄製影片說明,並找來就讀陽明高中二年級的學姐分享何為校訂必修、多元選修、彈性學習…並分享她自己參加小論文比賽獲獎的經歷。接下來輔導室也邀請了就讀龍華科大五專部四年級的學長分享自己在五專的學習,以及如何在國內外各項發明展中大放異彩,以此勉勵學弟妹,考得不好是一時的挫折,但能夠在新的環境當中運用資源努力學習,你也可以是強者。
    此外因應疫情,螢橋國中也運用了華興中小學曾騰瀧校長的宣導影片幫助九年級的孩子掌握選填志願的原則,並設計線上諮詢預約系統由輔導老師線上一對一解答在志願選填上的疑惑。疫情當中少了面對面的踏實,但用心就能經營出更精緻的志願輔導方式!
 
誠摯歡迎媒體朋友採訪報導!
 
 

  • 簡報
  • 芷筠
  • 柏維